探索“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寻找城市治理新路子 ——江北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先行示范区

2024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江北地处重庆中心城区腹心,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城市运行和治理的重点领域、基层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数据赋能全过程全周期为导向,打造高效协同处置、精准调度指挥、工作优化改进“三大体系”,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征程上,以“风林火山”之势,加快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先行示范区。

AI系统赋能 电动自行车综合智管“疾如风”

AI精准识别、系统及时预警、信息同步直达……前不久,江北区五里店街道蓝色经典小区的一位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电梯内的智能AI系统立刻发出预警,电梯随即暂停运行,预警信息同步直达社区网格和物业公司,网格员唐天鲜和物业工作人员立刻前往现场查处,整个事件从隐患发生到处置完毕,仅用了不到10分钟。

“住在蓝色经典小区中的居民,不少都喜欢用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所以电动自行车被带进电梯上下楼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江北区五里店街道蓝色经典社区主任刘静告诉记者,虽然社区网格员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会在巡查中进行宣传劝导,但效果不佳。

但如今,该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进电梯的发生频次已大幅降低。“2024年底,蓝色经典小区内的20部电梯全部加装上了智能AI系统。”刘静介绍,小区居民只要把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电梯内的摄像头就会立刻化身“智能卫士”,即刻捕捉画面,借助AI算法,自动生成事件并报送至三级治理中心,并按照智能预案进行精准分派,接到指令后,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劝导。

堵,只是化解风险隐患的第一步,江北的疏解举措同样扎实有力。相关部门通过复盘分析该智能AI系统上报的数据,发现该小区充电设备不足是造成电动自行车进电梯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便由社区召开院坝会,通过市场参与、居民自治方式,在安全区域加装了4套80组充电设备。

自此,该小区电动自行车进电梯的问题得到了“根治”。

蓝色经典小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智管的成功,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该智能AI系统目前已覆盖江北35个小区、5处商业楼宇,共660台电梯,累计完成劝阻电动自行车进电梯事件931件。 

智能识别隐患 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徐如林”

商贸是江北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江北提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离不开辖区内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等九小场所管理的有序有力。

“由于量大面广,‘九小场所’的安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部门。而这样的经营主体在江北,一共有15721户,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管理难、隐患突出。”江北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执法支队政委龚海林说,随着“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的上线运行,管理工作从此有条有理、一丝不紊。

据介绍,该应用可根据辖区小微企业的经营地址信息生成安全监管码,实现一户一码,营业主扫码注册登记。同时,商户也可以通过该系统阅读安全告知书、接受风险推送、开展安全自查、实时申报隐患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应用最新上线了AI查隐患功能,让九小场所的管理工作更加智能。

2月中旬,区安委办执法人员唐国庆巡查督查政务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驾驶舱数据,在抽查重点高风险场所,现场督查燃气使用餐饮场所时,通过应用内的AI拍照智能识别隐患功能,检查出位于石马河街道的活鲜自助火锅店存在电线裸露在外、易导致触电危险的隐患,事件接收治理中心立刻接收该隐患信息,迅速交办至石马河基层智治中心,通知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处理,平安法治板块工作人员协同参与,督促商户整改。

不久后,在多个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活鲜自助火锅店的安全隐患成功消除。

据悉,“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以数字赋能社会末梢安全治理,融合AI识别、物联感知等技术,建立“人防+技防+物防”的6级安全风险防控责任体系,构建“风险摸排—预警监测—隐患治理—考核评估”闭环管理体系,形成隐患“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工作流程,目前已在全市53.6万家场所推广复用,累计发现隐患10余万条,整改率达95%,成功推动“九小场所”安全治理从传统监管向协同智治转型。

“马路拉链”一件事 城市道路空间治理“如火如荼”

1月7日10点30分,一起关于“五里店麒麟公馆对面发生占道挖掘”的投诉报送至江北区治理中心;10点39分,区治理中心调用“马路拉链”进行智能研判,明确执法主体后,发起联合检查;11点46分,区城市管理局、五里店街道收到检查指令,工作人员立刻启程赶赴现场进行查证。经现场核查,确认存在私自开挖和未规范围挡施工的行为;13点14分,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属地街道对涉事主体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

1月14日11点15分,相关施工单位对路面进行恢复,并通过“马路拉链”完成质量验收。

该道路空间治理事件从发生到整改完毕,用时7天,实现了“教科书级”的全流程、全闭环精细化监管。

“社会监督和巡查检查发现的涉嫌违反道路占挖规定行为会在‘马路拉链’上形成事件,并推送至三级治理中心进行派单,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接单后会及时开展行政检查,对违规行为责令整改。”据区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科负责人冉芸榜介绍,“马路拉链”数字化运行的实时性、预警性、回溯性,有效避免了相关单位缺位断档、推诿扯皮等情况的发生。目前,江北区数字化协同部门履职率达100%,道路占挖引发的群众投诉同比下降80%。

以上类似问题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实现多跨协同管理解决,只是江北谋划“马路拉链”一件事的成果之一。

通过“马路拉链”,江北让大部分的城市道路空间治理问题可以在渝快办线上得到服务解决。即申请占挖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可通过渝快办进入“马路拉链”端口,申报占挖计划、提出占挖申请,区城市管理局通过共享的40余万条管线数据,智能优化开挖位置、线路和范围,将申报资料自动推送道路附属设施权责单位,依托IRS打通“改动市政天然气设施审批”等5项政务服务审批数据,完成关联性审批,让重复开挖整合率超过70%,占挖审批时间由原来的法定20天压缩至5天。

此外,部分问题还可通过执法手段保障解决。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行政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在智能研判及现场勘察后,通过三级治理中心推送至“执法+监督”应用,纳入执法办案程序依法办理,案件办理规范性全面提升。 

精准监测筑防线 桥隧安全“稳如山”

桥隧设施是城市交通的“生命线”,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和城市秩序。然而,传统的人工巡查模式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响应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城市治理的需求。

“2019年,因周边施工干扰导致江北城立交桥梁变形,引发了长达三年的交通管制与修复工程,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传统人工监测的滞后性。”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市政设施管理所主任贾迪斐说,2023年,北滨路高架桥石块坠落事件通过视频监控即时抓拍,让隐患得以及时处置,更坚定了江北推进桥隧智能监管的决心。

2024年底,江北区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工程(一期)项目建成投用,全区200余座桥隧设施共安装614个传感设备、208个可视化监控点位,智慧监管覆盖率提升至80%。该项目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桥梁的应力、位移、振动等关键数据,结合AI算法分析,精准识别结构异常,实现“病害早发现、风险早预警”。

在智能监管系统的支撑下,江北区创新构建了“集—巡—管—处—治”全链条管理体系,这也是重庆市首个智能“监管—处置”一体化桥隧安全保障体系。

以“集”为例,桥隧运行处置中心集中了系统服务单位、桥梁检测服务外包单位、桥隧管理科室、施工处治科室的相关人员,实现管理资源的高效整合。在“巡查”方面,采用智能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异常数据后立即通知巡查人员现场确认。在“管维”环节,系统收录了辖区内所有桥隧设施的竣工资料、管养资料、检测资料等,为维护处治提供完整依据。此外,巡查人员还可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安全隐患照片,让管理人员能够远程开“处方”,下发处治清单。最后,系统全程跟踪记录隐患处治过程,实现管养一体化闭环管理。

贾迪斐表示,2025年,江北还将持续推进区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工作,计划对隧道消防、公共电梯、配电房等桥隧附属设施设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改造,并进一步完善桥隧结构设施传感设备。 

“大综合一体化” 加快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先行示范区

电动自行车综合智管“疾如风”、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徐如林”、城市道路空间治理“如火如荼”、桥隧安全“稳如山”……一个个城市治理故事的背后,是江北区持续探索“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找寻城市治理新路子。

如今的江北,城市治理提质、民生幸福加码,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日渐升温。

在这里,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逐步提升。党建统领取得新突破,“红金渝”等4个党建品牌成功入选2024年首届全国机关党建品牌;基层智治体系逐步完善,构建起“一纵两横三闭环”区带镇街工作体系,重构“141”基层智治组织体系;多元化解能力提升明显,打造网格夜话、小马快调等10个“红网智治”特色载体,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累计调解案件超2.5万余件,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67%。

在这里,城市治理融入基层治理持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亮点,打造“文小江在身边”惠民文化品牌,观音桥街道获评全市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街道,“江北夜校”成为全国典范;“一老一小”服务有效果,打造“鸿恩家医”品牌,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1.54%;城市管理进社区有创新,打造“城市管理进社区·一路三清”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共解决城市管理领域民生问题162件。

在这里,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图景越发清晰。推进城市更新有特色,推动长安三工厂等10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个;城市品质提升有成效,新增小微停车位3500余个,新改建劳动者港湾64座、公厕186座;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有突破,观音桥街道建设1000余平方米的综合行政执法中心阵地、五里店街道把行政执法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全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了样板。

在这里,城市安全运行水平稳步提高。安全底线更加夯实,在全市率先建立桥隧监测运行处置中心,桥隧智能监管覆盖率达80%,同时,全区2829栋高层建筑“高楼消防码”覆盖率达100%;风险管控更加全面,迭代“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汇聚137万余条城市部件数据、2840个风险点位,燃气、给水、排水、长输油气四类管线矢量化达100%;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创新“1+3+N”“1+4+N”等网格治理新模式,深化“一纵两横三闭环”工作体系。

在这里,城市数智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工作体系高效运行,建立支撑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的“一网统管”运行模式;治理效能智能监督,全面接入市政设施物联感知设备48万余个,城市运管服系统实现70类问题自动抓拍,准确率达95%以上,累计办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10余万件;多跨实战效能明显,谋划“道路空间治理-马路拉链”等特色应用22个、上线5个,配置多跨事件预案489个,处置各类事件28.6万件、办结率保持98%以上。

(通讯员 王小楼)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 陈虹宇)


江北新闻
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
江北APP